当前位置:首页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正文

【学声】优秀的榜样,前行的力量(下) ——优秀毕业生专辑推送

来源:100款免费软件免费下载 点击: 2018-08-18 16:07:00


1.jpg

本期人物介绍

李裕珍

    2018届本科生。保研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曾获校级综合奖学金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学院本科生学术论文比赛三等奖,校级“挑战杯”金种子课外科研顺利结题,多次参加师范技能比赛并获奖,曾获校级“优秀团员”称号。

2.jpg

邱旭玲

    2018届本科生。录取到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曾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说课大赛二等奖,曾任院学生会文娱部部长、1403班班长,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连续两年获校级综合奖学金二等奖。

3.jpg

吴联珠

    2018届本科生。多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于《海交史研究》,参与省级大创课题、校级大学生课外课题,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保研预录取资格,曾获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微信图片_20181211022402.jpg

002.jpg5.jpg

    我大学四年,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与迷茫。每当此时,我很幸运有老师的指导和关心、师兄师姐的榜样和帮助、以及家人和朋友的鼓励,犹如雪中送炭,弥足珍贵。

003.jpg

    有师弟师妹问过我,“专业课老师推荐过很多书目,到底要看哪些、怎么看”。我建议,读书要分泛读和精读。对于泛读的书,先看这本书的大框架,再看一下它的目录,从目录中可以看到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该书大概要表达什么内容,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再挑一些觉得比较重要的章节来看。至于精读,因为要做笔记,我就会读得比较慢,看得比较详细。我是这样做笔记的:首先记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和结论性观点,因为这是一本书的精华。然后理清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这个问题的,梳理学术脉络。另外,我还会记这本书的目录。一本著作就像一篇论文,通过目录就能看到作者的研究思路,把握一个大概的框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地方有疑惑或者有想法,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旁边记下来。很多时候,写论文、写书评的灵感就是来源于自己提过的问题,所以培养问题意识真的很重要。

    实际上,无论哪一种读书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微信图片_20181211023133.jpg

长这么大,第一次远赴加拿大,觉得很新奇。在13天的交流学习中,我发现当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学校给予学生大量的自由和自主。有一次,我们去观摩温哥华当地的特色学校Norma Pose Point School,那个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是很自由和自主的,学生可以随便去某一个教室上课,也可以跟自己的小伙伴在学校的某一个角落学习。学校的课程也非常丰富,有烹饪课、手工课等,学校的装饰基本上是学生手工制作的。他们校长也说到,之所以营造这种学习氛围,是因为觉得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和开心时,学习才成为可能。

“小组合作”也是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他们是“圆桌教学”,七八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家可以带零食过来吃,边吃东西边讨论课业上的内容。这时老师就坐在旁边听他们讲,偶尔也会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老师与学生就是这样一种平等的学术交流的关系。可以说,学生是火车,老师是轨道。老师起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起主导的作用。

005.jpg

我在大二加入学院基地班,每个导师负责带两三个同学,类似研究生的模式。在基地班的学习使我提前感受到这种跟着导师学习、有问题随时提问的学习模式。

我的基地班导师是宋德华老师,他也是我两次科研课题的指导老师,他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慈祥、耐心。我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写得不是很好,宋老师会鼓励我、安慰我,很认真地帮我看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一步步地帮我改进论文。除了学习方面,宋老师在其他方面也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大四面临择校问题时,老师很细心地帮我分析每一个学校的专长,还考虑到地方的氛围对我的影响等等。甚至生活上,每逢中秋节,老师都会特地从中区骑自行车送月饼到文科楼给我们。以上种种,让我觉得宋老师真的是很难得的一位老师。

006.jpg6.jpg

   保研or就业是每个人的选择,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方向。如果确定走保研的路,就要趁早做准备,了解保研方面的一些细则要求。绩点,是保研很看重的一个方面,也是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习,好好考试,除此之外,大学四年更应该是一个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的时期,好好利用时间,多去尝试不同的事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阅读,多外出,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生命的骄傲和生活的热闹。

007.jpg

    我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参加师范技能比赛。我参加的第一场师范技能比赛是年级举办的比赛,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一个课件,最后获得年级二等奖。意外的收获给我很大信心,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积累师范技能的经验和技巧。虽然一开始是个“小白”,但是第一次实战经验让我基本懂得怎样去做一份教案和课件。我也开始向优秀的师兄师姐学习,模仿他们,积累自己的经验,明确自己的优缺点,设计自己的风格,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我的电脑里建立了一个专门关于师范技能的文件夹,里面积累了我每一场比赛所查所用到的资料。后来我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感悟比较深的就是要多看书,学好专业知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紧跟史学前沿的热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总之师范技能的训练还是要尽早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

008.jpg

我们学院的老师都很好,很关心学生,给予学生很多的帮助。大一的时候,我参加肖自力老师开展的“非遗”调研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肖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是一位严谨认真的老师,对学生也很亲切。后来我也很幸运地加入基地班,成为肖老师的学生。在基地班学习需要定期上交论文,老师要求我们的纸质版论文单面打印,方便老师在空白那一页做批注。每次我将论文拿回来,看到的都是一页页满满红色的批注,老师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很感谢的另外一位恩师是王三三老师,他是一位很有魅力的老师,高大帅气,又幽默风趣。不论是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还是和学生们的相处中,三三老师对待每一件事情都很认真负责且为人真诚。三三老师经常备课到凌晨,有时候备到第二天早上,洗把脸就来上课。上过王三三老师课的同学都知道老师所做的每个PPT几乎都有两百多页,可见备课工作量之大,也足以说明老师工作的认真负责。三三老师还带领我们班去贵州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和我们年级一起去西安专业见习,很尽心地照顾我们每一个人,也会经常督促我们要好好学习多读书。从老师们身上学习到的精神和品质让我深受触动。

009.jpg

成为三班的一份子,加入学生会是我大学四年很感谢的一个经历。在学生会的前两年侧重于基本的学生工作技能,学着怎么撰写一份方案,如何去办一场活动,怎样进行人员的分配安排等等。到了第三年,作为五个小朋友的部长,更多的是学会怎样带领一个部门,提高部门凝聚力。而三班,给了我一个家一样温暖的感觉,我们可以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团结努力,最重要的还是收获了真挚的感情,遇到了一群可以成为一辈子好朋友的人。上大学之前,我一直是一个很自卑的女孩,就是因为大学期间的这些好朋友,可以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可以一起分担困难烦恼,大家热心真诚的生活态度让我的性格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也开始尝试去正视自己的缺点,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010.jpg72.jpg

    凡事一定要勇于尝试,勇敢迈出第一步,今后才有能力走一万步。学会调整自己心态,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不断改进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历程,实力的基础上运气也相当重要,但事实上运气源于日复一日、滴水不漏的学习。

011.jpg

    大学期间经历过不少让自己成长的事情,很多可能已经记忆模糊,但大三参加的讲解比赛对我的改变是很大的。我记得比赛现场有一个环节是用三分钟解释“甜品”一词,当时面对教室里的几十双眼睛,我紧张得说不出话,愣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说出:“甜品是一种用糖制成的食物,很甜。”记得当时在座的评委老师们都笑了场,这是个尴尬的经历,但也正是这次经历我才意识到自己上台经验的匮乏。因此,大三这一年我都十分注重积累自己的上台经验,参加各种各样的师范技能比赛,担任团支书和社团部长,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发言,不断锻炼自己的胆量与心理承受能力。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凡事一定要勇于尝试,勇敢迈出第一步,今后才有能力走一万步。

012.jpg

    大四这一年虽然经历过很多场面试,但可能还达不到传授技巧的程度,应该说是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我觉得,首要的一点应该明确自己想去的地方。因为每个地方的招聘形式都不尽相同,真正步入应聘的大军后你就会发现一个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很难做到每场面试都参与,所以找准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其次,前期准备也至关重要,包括简历的制作、学科知识的复习、说课试讲的训练、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演讲、行政面谈。实力基础上的运气也相当重要,但事实上运气来源于日复一日、滴水不漏的学习。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一些同学可能相当幸运,一次两次就找到心仪的工作,但相信大部分同学还是跟我一样需要摸爬滚打,经历失败。因此,学会调整自己心态,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不断改进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历程。找工作很多时候也是需要缘分的,当你觉得自己已经表现得最好,但依旧不能如愿,那就相信只是彼此缘分未到,继续前行吧。

013.jpg

 刚入学那会,为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在师兄师姐的建议下,我开始阅读传记,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入了传记的“坑”。更确切地说,是入了历史的“坑”。在学习方面,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阅读量不够,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历史人。但是之前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有位老师告诉我:我不在乎你看了多少书,而是只在乎你有没有研究潜质,研究的潜质更多的是你会不会去思考。比如这里有个水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作为历史专业的人来思考就要问:这个水杯是谁放在这里的?什么时候放到这里来的?放到这里有什么用途?给当时带来什么影响?这种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是一种学术思维。老师的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除了看书也要学会去思考,关注变化的地方,关注反常识、反常规的地方。

014.jpg

    我真正开始做科研是在大三,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陈贤波老师的影响比较大。做科研是一个乐趣与困难并存的过程,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收集史料。很多时候会发现,自己明明选了一个很有趣且看起来很具可行性的题目,但实际落实下去又很难收集到合适完整的史料。为了解决这一“拦路虎”,我曾经向学院老师以及优秀的师兄师姐们交流取经,逐渐摸索出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一个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就是借助Google、读秀、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对于我们历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特别是做古代史的研究,我们的古文功底往往都不如老一辈的学者,因而学会熟练地利用电子资源和网络数据库将会给研究带来很大的便利。另外,重新思考与选题相关的资料来源,尽可能扩大搜集的范围。阅读相关的学术论著及参考文献部分,看能否从中得到启发。当然,多多行走于省档案馆、市档案馆、国立中山图书馆、校史馆等,可能也会收获不少珍贵的一手资料。

    愿n年后毕业时的你,有故事、有朋友、有温度、有思想、有远方,愿那时的你,厚重而闪耀。